一蓑烟雨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83章(1 / 10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内容报错

《周礼》中记载:廷分设六官, 天官,地官,春官, 夏官,秋官,冬官。

以天官冢宰居首, 总御百官。

后来各朝沿袭此制, 分为吏部,户部, 礼部,兵部,刑部, 工部。本朝亦是如此。

然武后博览群书,尤甚喜周礼,有一日宴待百官,曾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儿,对李治笑道:“皇上,你看在座各位大人, 皆是朝廷的栋梁之臣, 可谓满座珠玉, 正是我大唐之幸也。”

李治道:“皇后所言极是。”

武后举杯道:“我有一爵酒,赐敬各位。有各位的鞠躬尽瘁, 才有今日大唐的鼎盛。”

群臣彼此相看, 终于起身谢恩, 道:“愿我大唐千秋万代,帝业永固,圣上圣后,万寿无疆。”

众人均都喝了一巡,片刻,武后喝了两杯,又笑道:“我看在座的六部大人,忽然想起周礼古制,窃以为天,地,春,夏,秋,冬六部之称,却比吏户礼兵刑工更加雅致入耳,也更符合天地自然之法,不知皇上觉着如何?”

李治笑道:“皇后总有这些奇思妙想。”

武后道:“皇上这样说,想来也是赞同我的话了。”

群臣闻言,有人却心生不悦。朝廷制度本是极严肃之事,何况后宫不得干政,如今武后竟当着众人的面儿,拿着朝廷之制评头论足……若她只是个管不住嘴喜爱玩笑话的妇人倒也罢了,众人也可当做是不经之谈一笑了之,但是群臣都知道这位皇后的手段,她人虽在后宫,触角却已经遍布朝廷的各个边角,因此群臣听着这话,心里自然各有所思。

宴会中本极热闹,但此刻群臣寂然无声,场面顿时异样。

忽地有一人笑道:“娘娘所言甚是,既然如此,我等便是天官了。”

不少臣子听见这声音,都暗中侧目相视,原来这出声之人乃是大名鼎鼎的李义府,人送外号“李猫”。

李义府的发迹说来简单,当初在王皇后未曾被废之前,满朝文武都不赞同高宗废后立武氏,当时李义府官职低微,又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,正要被贬斥外放为壁州司马。李义府窥知高宗心意,断然上书恳请废后立武,果然博得高宗欢心,令他官复原职。

自此之后,李义府官运亨通,被拜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,又封了爵,可谓青云直上,春风得意。

但李义府生性狭私,一旦得志,原形毕露,做了数不尽的恶事,先前又跟两朝老臣杜正伦起了争执,高宗一怒之下同贬两人,杜正伦更因此怀愤死在外任。

最近李义府才被调任回京,却竟“梅开二度”,被重新启用,兼任吏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

李义府心知肚明,自己被调回京,自然是因为武后说情的缘故,是以见武后发话,殿上尴尬,李义府自然当仁不让地跳了出来阿谀奉承。

毕竟恶名在外,群臣看着李义府,一个个面露不屑之色,只有几个李义府的党羽出面附和。

武后含笑点头,目光扫过底下众人,忽然笑对一人道:“崔大人?从此之后,你可就是崔天官了,你觉着这个称呼如何?”

那人位在吏部群臣之中,职位并不格外尊贵,故而坐的并不靠前。

然而放眼看去,便会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他从群臣之中挑出来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